秦琼被称作瓦岗军、大魔国以及唐朝的“兵马大元帅”,这其实是隋唐英雄系列小说中的称谓。他最终所获得的官职,是上柱国、胡国公和左武卫大将军——这些都是当时极高的勋位和爵位。具体来说,他的爵位排名第三(亲王排第一,郡王第二,郡王与开国公同属一品),职官则属于三品级别(相当于十六卫大将军和宰辅的级别),与六部尚书平级。
唐朝的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和太尉皆为正一品官职,尚书令为正二品,而尚书左右丞相则是从二品,尚书左丞为正四品上,右丞为正四品下。明朝部分官制沿袭了唐朝的制度,例如胡惟庸由中书左丞升为右丞相(后又转为左丞相),而汪广阳则任右丞相,皆是晋升的表现。官职、爵位和勋位彼此间不能混淆替代,国公之职也不可与三公、三师、三少相提并论。不过,王公勋贵被任命为行军元帅,确实有历史记载为证。翻开《旧唐书》我们会发现,李建成、李世民以及狄仁杰都曾担任过元帅职务。例如武德二年春季,李建成为抚宁大将军和东讨元帅,李世民作为副手;薛举攻泾州时,李世民被命为西讨元帅征讨他;薛举死后,其子薛仁杲继位,李世民再被任命为元帅攻打仁杲;到了武则天的万岁登封年间九月,狄仁杰被任命为河北道行军元帅。
当李世民担任元帅对抗薛仁杲时,他在朝堂上的正式职务是尚书令、右武候大将军、秦王并加授雍州牧,元帅职务只是一种临时军职,战役结束后,元帅印会被收回。唐朝道、路等地方元帅众多,天下兵马大元帅亦有数位,但李建成和李世民并未正式担任过“兵马大元帅”,郭子仪也只是副元帅而已。像狄仁杰担任的道行军元帅,唐初称作“某道行军总管”,比如程咬金被授予左卫大将军兼葱山道行军大总管,实质上是“北讨元帅”。而左武候中郎将苏定方(被小说误解为恶人,实为善人)最终官职和秦琼相同,均为左武卫大将军,苏定方以“前后灭三国,皆生擒其主”著称,是秦琼的先锋官。
展开剩余80%秦琼与程咬金地位相当,不过秦琼多了一个上柱国的勋位。程咬金虽在玄武门之变后被封为上柱国,但仅见于墓志铭,而未见于《新唐书》和《旧唐书》。左卫大将军程咬金能担任“北讨元帅”,为何左武卫大将军秦琼却从未担任“行军总管”?换句话说,如果秦琼不因称病隐退十二年,他能否像程咬金一样挂帅统领兵马?若秦琼当了某一道的兵马元帅,那么程咬金只能做他的先锋官。在贞观元年之前,秦琼与程咬金是铁杆兄弟,从隋朝起便并肩作战,秦琼的地位略高于程咬金。
程咬金并未涉足贩卖私盐或卖柴耙子之类的生意,他和秦琼一样,都出身显赫,祖辈多曾担任太守或州司马。史料推测,程咬金不仅家境富裕,且长相英俊,这才得以娶得家乡官员——东阿县令的女儿为妻。程咬金断弦后,又续娶了当时一等门阀“清河崔氏”的正室妻子。北魏时期,卢崔郑王号称“北魏四姓高门”,唐朝的“五姓七大族”包括清河崔氏、博陵崔氏、范阳卢氏、荥阳郑氏、赵郡李氏、陇西李氏及太原王氏,其中清河崔氏为首,成为当时的显赫家族。程咬金能娶清河崔氏女子,若无钱财、地位、文化或英俊外貌,根本不可能成行。且他在东阿能娶县令女儿,足见其本地的高富帅身份。
《旧唐书·列传第十八》和《新唐书·列传第十五》均记载:“程知节,本名咬金,济州东阿人。少年勇猛,善用马槊。大业末年,聚徒数百,保卫乡里,以防盗匪。”作为“东阿保安团团长”,程咬金负责发放军粮,若无家底连兵器都买不起,他麾下的兵员或真得用农具作战。马槊历代均为富贵人家武器,一杆优质马槊的制作周期极长,主要因槊杆难制。程咬金率领数百乡勇,打的正是瓦岗军那类“群盗”,他的上级是齐郡通守、河南道讨捕大使张须陀麾下的正六品建节尉秦琼。
程咬金的岳父县令,见到秦琼也必恭必敬。在隋唐时期,武官地位高于文官,且尚未形成“偃武修文”的局面。正如唐代诗句所言:“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请君暂上凌烟阁,哪个书生万户侯?”足见当时武将地位之崇高。
秦琼与程咬金同时(有说法秦琼先入伍再招程咬金)加入瓦岗军。瓦岗军首领李密败给王世充后降唐,重伤的秦琼和程咬金也被王世充收编。当时王世充控制隋朝皇帝杨侗,秦琼被封为隋朝龙骧大将军(两唐书及秦琼子墓志铭均有记载),程咬金也被任将军。瓦岗军被王世充收留的大将中,单雄信官位最高为大将军,秦琼次之为龙骧大将军,程咬金和罗士信同为将军,裴元庆的原型裴行俨在王世充称帝后受封左辅大将军,地位似略次于单雄信。
从《新旧唐书》中秦琼与程咬金的传记可见,两人是亲密战友,秦琼为主,程咬金为辅,前者负责决策,后者出谋划策,麾下还有一批小弟。程咬金曾对秦琼说:“世充器度狭隘,常妄言,是巫师老妪,怎能成为拨乱反正的主公?”秦琼也看透王世充的奸诈,随即率领程咬金、吴黑闼、牛进达(小说中尤俊达原型)等几十骑兵西逃,投奔唐军。
秦琼与程咬金情同手足,历经隋末唐初的动荡,直至武德年间二人从未分离。但玄武门之变后,秦琼开始称病在家,且一病长达十二年。来护儿评价秦琼“才而武,加有志节、志节完整”,表明他文武双全且品德高尚。李渊愿割肉赐他,也体现秦琼不仅仅是个武将。对这样的人,来护儿和李渊的赞誉和厚待并非泛泛。
若单看资历与战功,秦琼地位显然高于程咬金,但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,秦琼排名倒数第一,李勣(徐世勣,字懋功,小说中徐茂公)倒数第二,而程咬金排第十九。李渊为帝时,秦琼地位高于程咬金;李世民为帝时,李勣功劳超程咬金,但功臣排名却低于他。这令人不禁疑惑:程咬金仅担任过一次“北讨元帅”,且未获完全胜利;李勣则多次出任“行军总管”类似职务;且程咬金始终紧随秦琼,李渊对两人待遇悬殊,为何老程能后来居上?
论战功,老程必然不及秦琼和李勣,但其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高于二人,显然与武则天和徐敬业(李勣的孙子)无关。贞观十七年,二十四功臣画像于凌烟阁时,武则天尚为五品才人武媚(未封“娘”字),徐敬业只有七岁。
为何秦琼兄弟程咬金能成“北讨元帅”,而秦琼则称病隐居?为何李勣功劳大于程咬金,却排位反低?除去秦琼英年早逝(程咬金挂帅北征已是唐高宗李治年间)与李勣孙子造反等因素外,历史及墓志铭中已有答案。
李勣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名倒数第二,因他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。史书记载:“太宗将诛内乱,以匡社稷,谋于李靖,靖辞;又谋于徐勣,勣亦辞。帝因此珍惜二人。” 李世民的“珍惜”真伪,自有帝王心术者洞察。秦琼未列玄武门十功臣名单,颇耐人寻味。若以秦琼的身份参战,他本应在长孙无忌之后、无爵位四品秦王府护军尉迟敬德之前。
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前已表示对李世民的坚定支持:“武德七年,建成忌之,诬陷于高祖,除康州刺史。知节对太宗曰:‘大王手臂俱被剪除,寿命无多。我愿以死效忠,望速保自身。’”老程擅长言辞与办事,玄武门之变中大显身手,获厚赏。虽未亲临玄武门,却承担更重要任务:“功效如爪牙,效忠心膂。事平后,赏绢六千匹、骏马二匹,及金装鞍辔、金胡瓶、金刀、金碗等物,加封上柱国,授东宫左卫率。”
秦琼历经二三百次大战(史料有二百战与三百战之说),流血数百斤(非
发布于:天津市普通人如何加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